《史记》里的小细节,从韩信之死看为什么说韩信谋反是冤枉的

《史记》里的小细节,从韩信之死看为什么说韩信谋反是冤枉的

如今当我们谈起一代名将韩信的时候,总会感叹“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在韩信的生涯中,曾被人两次告发谋反,韩信最终也因谋反之罪横遭杀戮,夷灭宗族。《史记》里记载了关于韩信谋反的一些细节,却又很多人相信始终韩信是被冤枉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细节确实经不起推敲,一起来看一下。

嗯,韩信确实很帅

《史记》里记载的韩信谋反《史记》里关于韩信谋反的明确记载,是韩信第二次被人告发谋反之时。当时,韩信有个同事叫陈豨(念xī),被任命为钜鹿守,要去代相国监赵、代边兵。临行之前,陈豨来与韩信告辞。韩信主动向其表达了谋逆之意。

陈豨画像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淮阴侯擎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以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比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

翻译过来是:淮阴侯韩信拉着陈豨的手,打发走左右随从人员,与陈豨在院子里散步,韩信仰天长叹道:“你能让我放心吗?我有些话想对你说。”陈豨说:“将军尽管吩咐。”韩信说:“你要去的地方,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你,是陛下亲近宠爱的臣子,如果有人告你造反,第一次陛下是肯定不会相信的;但是第二次,陛下就会起疑心;第三次,陛下肯定会发怒,亲自率兵去攻打你。到那时候,我在这里起兵呼应你,这样天下就是我们的了。”陈豨向来知道韩信的能力,相信了他,回答说:“您的话我谨记在心!”

张震饰演的韩信

韩信和陈豨在说完这番话后,陈豨就出发任职去了。公元前197年,陈豨果然举兵谋反,高祖刘邦亲自率兵前去攻打,韩信称病不与高祖前去,偷偷派人去给陈豨传送消息说:“你尽管起兵,我从内助你。”紧接着,司马迁记录了韩信打算谋反起兵的计划以及计划破产的原因。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信乃谋与家臣夜诈召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帝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翻译过来是:韩信与家臣密谋,要在夜里假传圣旨释放各个在官邸里做苦役的罪犯和奴隶,准备集结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一切部署已定,只等陈豨方面的消息。韩信家有一个门客,因为得罪了韩信被关了起来,想杀他。这个门客的弟弟就向吕后告发了韩信秘密谋反的计划。

韩信之死就这样,韩信的谋反计划被吕后得知,但高祖已经出发前往攻打陈豨,怎么办?吕后找来了相国萧何商量,萧何说我们得把他骗进宫来才行,于是萧何亲自出马把韩信骗进宫,让吕后在长乐钟室斩了韩信。

段奕宏饰演的韩信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翻译过来是:吕后想召韩信进宫,又怕他不会轻易进来,与萧相国计划,找一个人假装是从皇上那里来的,谎报说陈豨已经死了,让列侯百官都入朝祝贺。相国亲自来骗韩信说:“你即使身上有病,还是强撑着入朝祝贺一下吧。”韩信进入长乐宫后,吕后就命令武士把他绑了起来,在一间挂有大钟的屋子里把他给杀了。韩信临死前说:“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听蒯通的话,才会被妇人和小孩(指太子刘盈)所骗,这难道是天意吗!”接着吕后又灭了韩信的三族。

韩信之死

韩信谋反疑点重重以上就是《史记》里关于韩信谋反的确切记载,整合起来就是韩信在陈豨任职之前就早有反意,在陈豨前来拜别之际教唆陈豨谋反,待企图援助陈豨之时,未等行动就被吕后骗杀。听起来整个故事是成立的,但为什么大部分人总说韩信谋反是被冤枉的呢?因为仔细推敲起来,这个故事实在是疑点重重:

仔细读读原文找出疑点

1.陈豨之所以前来拜别韩信,不过因为过去曾是韩信的部下而已,且韩信自己也说当时陈豨是刘邦手下的亲信之臣,怎么敢轻易就对陈豨说出此等谋反之话呢?

2.陈豨谋反之事是由周昌在刘邦面前说陈豨在外几年,宾客众多,又独掌兵权,恐有变故,于是高祖才派人追查陈豨。最后陈豨与王黄等人一同谋反,自立为代王,劫掠赵、代两地。这些事与韩信无任何瓜葛。

3.韩信打算从内照应陈豨联合谋反,这么大的事,为何一个被韩信关起来的门客的弟弟会知道呢?以韩信的能力和性格,若真想谋反,是不会这么不谨慎的。

4.都说人死前的话是最真实的话,韩信临死之前说的是后悔当初没有听蒯通的话,要知道,蒯通劝韩信反是在韩信还做齐王的时候,韩信当时是拒绝的。如果韩信此时真想造反,就知道被抓住后只有死路一条,这个时候的台词一般都是“成王败寇,我输了,要杀要剐随意”一类的话,又怎会感叹是被妇人小孩子所骗呢?

韩信:宝宝心里苦

纵观上述疑点,有专家推测,韩信之死乃是欲加之罪,高祖刘邦畏惧韩信的能力,而韩信为人又不自谦,所以最安全的办法就是让其永远消失,而韩信处处谨慎小心,没有给高祖抓住确凿证据,于是,高祖在陈豨造反之际,借口陈豨临行前曾见过韩信,于是编造了这一系列细节,以让韩信之死显得罪有应得。

韩信死的冤枉,但他不得不死,他的真正死因只有韩信知道!妈妈带小孩关注“猪王”刘彧残暴变态,只因他有一个难以启齿的生理缺陷张郃是怎么死的为何张学良和杨虎城下场不同?只因两个字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不杀张学良,竟是为了还债?妈妈带小孩 2018-06-22 10:32:58陈豨造反,刘邦亲自带兵平叛,朝廷吕后主持国政,萧何是相国,责任重大,出了事他脱不了干系。有人向吕后告密,说韩信谋反。吕后找萧何商量咋办。萧何身为相国不能不管。想办法把韩信控制住,不让他反,这样萧何就达到目的了。

萧何利用韩信对他的信任把他骗到未央宫。宫中早已埋伏好的刀斧手一涌而出,当即就把韩信斩杀。

韩信虽然是兵仙,是战神,但是武功一般,而且是准备参加庆功宴,不带兵器,不带卫兵,擒拿韩信太容易了。最合适的做法是,把韩信拿住,下入大牢,怎么处理,等待刘邦回朝定夺,毕竟韩信是大汉数一数二的功臣。那为什么要直接杀掉呢?

萧何性格平和,谨言慎行,不会轻易杀人。吕后心狠手辣,杀心重,杀韩信完全做的出来。所以,杀韩信应该是吕后的决定,吕后要杀韩信。

刘邦铲除异姓王诛杀功臣的屠刀已经举起,刘邦杀韩信还念及多年一起战斗的情份,吕后没有这份情,杀韩信毫无顾忌。顺势而为杀韩信,同时也为自己专权扫清障碍,何乐而不为?

计谋是萧何出的,杀韩信事先他是清楚的,为什么不阻止吕后杀韩信?

韩信并无反心,当年蒯通力劝,道理说尽也没打动韩信。韩信心中有一个坚定信念,做人要有感恩之心。但是韩信功高震主,刘邦先是夺去他部分兵权,把从齐王改为楚王,再以谋反罪削去楚王,贬为淮阴侯,削去兵权。这时的韩信开始发牢骚,心理阴影变大,谋反就有了可能。韩信的这种态度决定他必死。

韩信不该死,但是必死,反正是要死,与其真造反被杀,不如没造反被杀,死后留个好名声,这也算是萧何对韩信的保护。

千古奇冤还是罪有应得?名将韩信被杀之谜,只有司马懿看的明白麦说历史关注刘邦密旨求救被发现,吕雉:我就是要夺你的江山,看你还怎么挣扎德国队:世界杯提前卷铺盖回家!历史上真实的斧头帮帮主是什么样?抖音视频麦说历史 2018-06-21 22:10:00一代名将韩信为汉高祖刘邦攻城略地、战功赫赫。刘邦夺得天下在洛阳南宫煮酒论英雄时就层说过“统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然而,功成名就之后,韩信却成了刀下鬼,他为什么会被杀呢?后世学者对此争辩不休。

说韩信被杀是罪有应得,依据是他有谋反之心,并列举了如下一二三点以做佐证:

其一是早在汉楚之争的紧要关头,韩信就邀功请赏,逼迫着刘邦封自己为齐王,这是他野心的首次暴露,所以,楚汉战争一结束,刘邦就夺了韩信的兵权,封韩信为楚王。

其二是韩信他到了楚地,私藏了当时被刘邦通缉的钟离眜,被告密到刘邦哪里后,刘邦让韩信把人给送过来,韩信就说什么人啊,我这没有叫钟离眜的人,就是死不承认。除此之外,在自己的封地,据说韩信太过招摇过市,出行都是前呼后拥,声势浩大。后来刘邦就以会诸侯于陈为名,把韩信骗过来,逮捕了他,然后又念及韩信的战功,免了他的罪,降级使用,闲居长安。

最后就是最为直接的“韩信勾结代相陈郗叛乱”,据说韩信与陈郗商量要叛乱,陈郗在代地起事,韩信在中都呼应,结果公元前197年,陈郗就起事了,然后刘邦亲征叛乱,等平息了叛乱回来的时候,一看,诶?韩信怎么死了呢?有种说法是韩信手下有个人得罪了韩信然后被关进了大牢,这个人有个弟弟就去吕后哪里告密了,说韩信要叛乱,吕后就找来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这位宰相设计诱捕,并在宫侧钟室杀了韩信。

坊间流传说刘邦曾和韩信立下“三不杀”之约,即见天不杀、见土不杀、见铁器不杀。意思就是日后无论韩信犯了什么罪都不能杀,那么吕后是怎么杀的呢,她先把韩信用一个布袋子装起来,然后吊在房梁上,使得韩信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最后吕后下令用竹签把韩信给捅死了。

据《汉书》记载,刘邦看到韩信死后,是什么反应呢?“见信死,亦喜且怜之”。刘邦心理偷着乐,估计在想,还是这老娘们厉害,终于除掉了心头大患,为什么又怜之呢,大概是怜惜韩信的才能吧。

所以也有人认为说,你看,韩信是冤枉的吧,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刘邦早就想着韩信死了。说韩信与陈郗里应外合谋反,证据呢?就凭一个被韩信准备处死的罪犯的弟弟吗,谋反这么机密的事情,也不可能让此人知道啊。还有就是,早在韩信当齐王的时候,手握重兵,有人就劝他反了,然后与楚汉三分天下,韩信就说“岂可以背义乎”,哪个时候都没反,现在都没兵权了,闲居长安,他拿什么反啊。

如果韩信确实参与谋反,你倒是拿出证据,然后光明正大推出午门斩首,干嘛来个“长安宫钟室被斩杀”,这不就是搞暗杀的一套吗?你再看看汉初哪些异性诸侯王的命运,比如梁王彭越、越王张傲、韩王信、燕王卢宛等,哪个不是“兔死狗烹”?

所以前段时间有部演绎司马懿的电视剧,司马懿明明知道诸葛亮演的一出空城计,为何不进攻?还不是怕落得个韩信的悲惨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