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愚杵针疗法是指利用杵针(七曜混元杵、五星三台杵、金刚杵、奎星笔)这一特殊工具,运用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等不同的手法,在针灸常用的腧穴和杵针疗法的特殊穴位上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该疗法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著名老中医李仲愚主任医师,继承家族密传并发展的一门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故称李仲愚杵针疗法,至今已传至第十七代。
杵针治疗首先根据脏腑、经络学说,运用四诊合参诊察病情,进行八纲辨证和证候分析,明确病因病机及所属脏腑,以及表里、寒热、虚实、标本缓急情况,再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依方施杵,或补或泻,以通经络,调其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施杵时使用一套专门的杵针工具,其学术思想源于羲黄古易,其辨证、立法、取穴、布阵,多寓有《周易》《阴符》、理、气、象、数之意。杵针疗法的辨证思想同于《内经》《难经》,又同中有异:一是不用药物,但也不排斥药物;二是虽属针灸疗法,而不用金针、砭石刺入穴下,故无破皮伤肌之苦,无创痕感染之忧,病者易于接受,妇孺皆无怯惧,故易于推广;三是取穴精当,以原、络、输、募、河车、八阵为主,天应为导,易于学习掌握。
李仲愚杵针疗法以治疗临床疾病为实践方式,以运动创伤疾病、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耳鼻喉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亚健康状态等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病患为主要医疗对象。早期家族传承,现代逐渐发展为以师带徒为主的传承方式。目前该遗产项目的实践者主体包括医、教、护人员160余名;传承实践主要集中在四川省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并由10个遍布各地的二级工作站共同传承发展。
李仲愚杵针疗法的传承创新,推动了临床运用具有中医药传统特色的、无创的杵针疗法的进程,以及四川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扩大了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的作用和优势,并极大减轻基层患者的经济负担。传承团队先后举办多期国内和国际杵针培训班,每期培训学员200余人,推广该诊疗技术,在文化、医疗、社会等多方面产生显著效益。